五一火车票今起开售
朋比为奸网
2025-04-05 14:02:20
圖片提供:魂生製器 開發新釉料需要數個月的時間,不斷嘗試修正,圖中的釉片,就是為了研發出屬於夏日的芥末黃。
一般的金屬如銅、鐵、銀、黃金等都有光澤,或銀色或金黃色。al是阿拉伯文中的定冠詞,相當於英文the。
煉金術的目的,在狹義上是追求把賤金屬轉變成貴重金屬(特別是黃金),在廣義上則是普遍地轉化各種物質。而這種智慧又常被理解成必須透過秘傳、神秘的宗教體驗來獲得,事實上,這一點也被煉金術家用來解釋為什麼他們始終產生不了黃金,因為那些實踐者的智慧不足,無法理解自然的徵象與寓意,以致找不到「智者之石」。種種化合物質的技藝完全來自經驗,很多是從阿拉伯人的煉金術中學來的。之所以稱為「智者之石」,是因為只有具智慧的哲學家才能找到它,這種假設當然也為煉金術染上了神秘色彩。文:陳瑞麟 【煉金術】 在討論文藝復興的徵象主義與化合哲學之前,有必要先討論對它們有深遠影響的煉金術傳統。
既然元素理論已經提供了可行的理論基礎,問題可能就在未知的成分。在煉金術中,蒸餾是核心操作,其程序又可依不同操作而被分成各種不同步驟,以便萃取一切物質的菁華(quintessence)。真相:鐵路立體化讓台鐵增加行車時間、並損失運能。
彰化鐵路高架段9.2公里(上圖),已有四座跨鐵路陸橋、三座地下道,還需要花387億把鐵路高架起來? 若要改善平交道安全,難道只有最昂貴的鐵路立體化解方?不能利用科技偵測車輛,改善安全?再者,鐵路已是所有運輸系統中安全性最高、肇事率最低的系統,為何要捨棄公路立體化的設施,再花高昂成本去改善交通安全相對優等的鐵路系統? 真相: 鐵路立體化可改善鐵路安全,但大部分穿越鐵路的道路都已經是高架橋或地下道,故改善效益低,但成本高昂。鐵路立體化改善平交道肇事的迷失 台鐵營運百年,各地方政府早已投入經費,將橫越台鐵的道路高架或地下化,沒辦法立體化的道路都是8m以下的小巷道。顯見,鐵路立體化計畫背離審議作業要點的目標:降低營運機構營運衝擊,及國家資源有效運用。同樣地,高雄車站地下化自87年開始規劃,107年完工,歷經20年,高雄車站土地開發還得等到112年地面工程完工,才能推動。
既然車站開發與鐵路立體化無必然關聯,車站開發也不必要等待漫長的鐵路立體化工程,如日本車站、花蓮車站。文:鍾慧諭(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) 2019年選舉前,交通建設大放送,以鐵路立體化建設為大宗,也點燃了交通界對交通部審議反彈的聯署。
改善平交道安全的解方很多,不是僅有昂貴的鐵路立體化。從過去鐵路立體化經驗,我們看到大幅增加台鐵營運成本(表2),車站營運成本膨脹1.85~5.6倍,路線營運成本增加0.54~0.95倍。鐵路立體化改善台鐵營運效率的錯誤期待 屏潮鐵路高架化花了248億,把鐵路抬高,通車時屏東人卻說:為何台鐵班次還是沒有增加?因為高架化台鐵還是二股道,沒有增加運能。若是鐵路維持在地面,連通空間改在高架連通平台,同樣可以做車站土地開發,這就是花蓮車站或鐵路大國日本鐵道的做法。
107年修訂「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」第一條:為改善鐵路平交道及沿線都市環境之需要,⋯⋯,同時降低對鐵路營運機構之營運衝擊,使國家資源能合理有效運用,爰訂定本要點。鐵路立體化新增車站對台鐵營運效率影響。」這句話的真義是:為什麼你們要花大錢搬軌道,為什麼不花小錢在會賺錢的車站開發? 臺北、高雄、台中三市鐵路立體化建設投入3,093億元,為高鐵建設成本70%,但我們有得到台鐵運能瓶頸改善?台鐵更有效率?有得到如高鐵、捷運建設更便利的服務?拿3,000億改善都市景觀和台鐵平交道安全,值得嗎?昂貴的鐵路立體化到底帶來甚麼效益? 鐵路立體化縫合都市發展的迷失 各縣市提案鐵路立體化建設,宣稱首要效益在改善鐵路阻隔,縫合都市發展,然而鐵路立體化後,方便車輛通過鐵道,對鐵路二側土地開發、都市更新有助力?從台北鐵路地下化營運30年的歷史來看,鐵路沿線並未看到太多的建物改建,最顯著改變則是車站開發,特別是板橋車站。英國近20年開發國王十字車站,帶動舊市區再發展,亦是常被提及的案例。
桃園鐵路立體化自2005年啟動綜合規劃,2009年行政院核定鐵路高架化計畫,2016年變更地下化,預估2025年才能完工通車,車站開發又是20年的等待。這20年以上的等待時間,讓位於台灣城市發展核心的台鐵車站週邊逐漸頹敗凋零,讓台鐵錯失數十年車站開發帶來的票箱及商業利益,讓台鐵還在為負債、低薪、買不起車輛而在等待中央補助。
真相:縫合鐵路兩側都市發展要靠縫合人的動線,讓車輛更便利通過,是改善交通效率,對鐵路兩側都市發展沒有助益。圖1:台鐵車站開發對票箱收入的挹注 Photo Credit: 截圖自彰化市鐵路高架化可行性研究,107年6月。
近20年來,日本民營化鐵路公司專注開發車站,更新車站內外的商業吸引力,人潮聚集持續加碼,如大阪、新宿、澀谷、東京車站等眾人熟知的車站。台灣專業界朗朗上口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(TOD),談的是車站週邊發展,但為何各縣市政府認為一定要鐵路立體化才能縫合都市發展,才能進行車站開發? 筆者從民國87年參與高雄鐵路立體化綜合規劃,到94年協助通過行政院核定,97年開始興建,到107年高雄段鐵路移到地下段營運,20年時間看著全台各縣市提出鐵路立體化申請,重新審視鐵路立體化建設效益,終於明白民國86年,筆者帶著日本顧問踏勘高雄鐵路立體化路線時,日本顧問說:「你們真有錢。讓地方政府為台鐵車站週邊的頹敗窳陋而忘記台鐵的存在。以上案例都專注在車站開發,軌道都是維持在平面。鐵路立體化對台鐵營運成本影響。台北鐵路地下化第一階段在民國78年通車,但車站開發成果直至99年板橋車站商場營運,自此到107年,台北、南港、松山、萬華車站陸續開發營運,車站商場開發落後鐵路地下化建設20年。
從規劃中的彰化車站(圖2)、嘉義車站(圖3)的土地開發構想明顯看出,土地開發落在軌道兩側,只是連通空間可以在平面。108年9月開張營運的花蓮車站,同樣採三樓高的跨站平台,聯繫前後站,跨站平台及一樓則增加很多商業空間,帶給進出花蓮的旅客煥然一新的車站體驗。
鐵路立體化因配合捷運化,要求一公里增設一車站,導致立體化之後的台中、高雄段行車時間增加近10分鐘(表1),也導致路線容量下降,降低營運效率。也因此,台鐵局在109年2月終於成立軌道經濟協會,整合軌道、商場、物業管理等營運業者,齊力推動軌道經濟
鐵路立體化改善平交道肇事的迷失 台鐵營運百年,各地方政府早已投入經費,將橫越台鐵的道路高架或地下化,沒辦法立體化的道路都是8m以下的小巷道。真相:鐵路立體化讓台鐵增加行車時間、並損失運能。
日本車站開發比比皆是,通用做法就是高架連通平台,如台灣高鐵車站,跨過鐵道,連通各月台及週邊建築,形成一個旅客便利移動的服務整合平台。以上案例都專注在車站開發,軌道都是維持在平面。也因此,台鐵局在109年2月終於成立軌道經濟協會,整合軌道、商場、物業管理等營運業者,齊力推動軌道經濟。從過去鐵路立體化經驗,我們看到大幅增加台鐵營運成本(表2),車站營運成本膨脹1.85~5.6倍,路線營運成本增加0.54~0.95倍。
文:鍾慧諭(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) 2019年選舉前,交通建設大放送,以鐵路立體化建設為大宗,也點燃了交通界對交通部審議反彈的聯署。顯見,鐵路立體化計畫背離審議作業要點的目標:降低營運機構營運衝擊,及國家資源有效運用。
圖1:台鐵車站開發對票箱收入的挹注 Photo Credit: 截圖自彰化市鐵路高架化可行性研究,107年6月。若是鐵路維持在地面,連通空間改在高架連通平台,同樣可以做車站土地開發,這就是花蓮車站或鐵路大國日本鐵道的做法。
真相:縫合鐵路兩側都市發展要靠縫合人的動線,讓車輛更便利通過,是改善交通效率,對鐵路兩側都市發展沒有助益。這20年以上的等待時間,讓位於台灣城市發展核心的台鐵車站週邊逐漸頹敗凋零,讓台鐵錯失數十年車站開發帶來的票箱及商業利益,讓台鐵還在為負債、低薪、買不起車輛而在等待中央補助。
既然車站開發與鐵路立體化無必然關聯,車站開發也不必要等待漫長的鐵路立體化工程,如日本車站、花蓮車站。桃園鐵路立體化自2005年啟動綜合規劃,2009年行政院核定鐵路高架化計畫,2016年變更地下化,預估2025年才能完工通車,車站開發又是20年的等待。英國近20年開發國王十字車站,帶動舊市區再發展,亦是常被提及的案例。讓地方政府為台鐵車站週邊的頹敗窳陋而忘記台鐵的存在。
108年9月開張營運的花蓮車站,同樣採三樓高的跨站平台,聯繫前後站,跨站平台及一樓則增加很多商業空間,帶給進出花蓮的旅客煥然一新的車站體驗。台灣專業界朗朗上口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(TOD),談的是車站週邊發展,但為何各縣市政府認為一定要鐵路立體化才能縫合都市發展,才能進行車站開發? 筆者從民國87年參與高雄鐵路立體化綜合規劃,到94年協助通過行政院核定,97年開始興建,到107年高雄段鐵路移到地下段營運,20年時間看著全台各縣市提出鐵路立體化申請,重新審視鐵路立體化建設效益,終於明白民國86年,筆者帶著日本顧問踏勘高雄鐵路立體化路線時,日本顧問說:「你們真有錢。
改善平交道安全的解方很多,不是僅有昂貴的鐵路立體化。鐵路立體化因配合捷運化,要求一公里增設一車站,導致立體化之後的台中、高雄段行車時間增加近10分鐘(表1),也導致路線容量下降,降低營運效率。
從規劃中的彰化車站(圖2)、嘉義車站(圖3)的土地開發構想明顯看出,土地開發落在軌道兩側,只是連通空間可以在平面。鐵路立體化對台鐵營運成本影響。